原标题:
暑假科技班托起山里孩子“航天梦”
学计算机、建航空模型、模拟航空操作……这个暑假,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通过学校开展的数据科技课堂,尽情追逐“航天梦”。
7月22日,记者来到位处灌阳县东南部群山之间的黄关镇中心学校。虽然正值暑假,但是学校里依然热闹如常。计算机教室里,有的孩子正围着电子交互白板讨论航天飞行原理,有的则在练习如何用3D打印笔勾勒出一个个奇思妙想的模型;教室外的航模训练场上,纸飞机划过天空,孩子们兴奋地追逐着,不断发出欢呼声……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正以科技教育为翼,助力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生根发芽。
“我们没有优质的地理条件,但可以创造优质的科技教育环境。”该校负责人史应辉道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据介绍,为了让山村孩子尽早接触前沿科技知识,学校从硬件到软件层层发力:每个教室配备电子交互白板,建成三间计算机教室。同时,该校聘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朱剑芳教授担任科技副校长,组建起由4名信息技术教师、2名广西科技实践教育辅导师组成的专业团队。更难得的是,学校积极链接外部资源,与广西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学会、桂林理工大学等5家单位建立合作,引入航空模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支持。
这个暑假,为了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满足孩子们探索科技的热忱,黄关镇中心学校专门开设了暑假科技学习班,安排20位老师为孩子们授课。每周5节的暑假课堂,吸引了学校200多名孩子参与。
“当桂林航天模型运动协会的专家带着航模器材走进校园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让老师们更加坚定了深耕科技教育的决心。”黄关镇中心学校王杨琳老师告诉记者,2025年初春,第三届广西青少年航空航天教育竞赛现场,该校航模队格外引人注目。这群皮肤黝黑的农村孩子,操控着自制航模在赛场上空飞行,最终捧回“优秀组织单位”奖牌,多名学生斩获一、二等奖。刘长青老师则回忆说,参赛前夕,“有个孩子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教室研究气流原理,他说‘想让飞机飞得更稳’,这份执着让我们动容。”
这样的高光时刻并非偶然。2024年桂林市航模大赛上,黄关镇中心学校6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其中1人拿下全市一等奖第一名;2025年桂林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中,该校学生用3D打印笔制作的创意作品惊艳评委;在全国儿童航空航天科普教育成果展示中,该校成为广西少数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的农村学校之一。从市赛到区赛再到全国展示,乡村孩子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被看见。
科技教育的种子不仅播撒在赛场上。今年3月,灌阳县50余名教师齐聚黄关镇中心学校,参加航空航天科技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们积攒着力量,将托举起更多山里孩子的科技梦、航天梦。(记者 秦丽云 通讯员 蒋人轲 黄丽玉)